京胡,又称胡琴。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,18世纪末期时,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,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。
京胡由琴杆、琴筒、弦轴、千斤钩、琴码、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构成,琴筒呈圆筒状,是京胡的音响共鸣部分,琴弦的振动通过弦马传至琴筒,使筒内空气振动,发出清脆明亮的音色。演奏京胡时,演奏者坐姿将琴筒放在左腿上,琴杆向左稍倾斜,左手持琴杆按弦,右手持弓演奏。京胡神奇而响亮的音色,能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、唱腔熨帖地结合,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,成为京剧不可替代的伴奏乐器。
京胡起初只是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,然而随着20世纪30年代京剧的空前兴盛,京胡的制作也进入一个繁荣时期,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起来,被人们所喜爱。加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发展,京胡经过了很多创新和改革,开始脱胎于京剧,慢慢从为京剧伴奏的角落走到了舞台中央,从伴奏走向独奏,从民间俗乐走向大雅。
京胡发展至今日,已经成为了一门可以单独演奏的民族乐器和文化艺术,有了专门的爱好者和研究者,如蔡俊、燕守平、李祖铭、宋士芳等都是当代京胡大师,为京胡创作了很多独奏曲、协奏曲,为京胡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。
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传统艺术,国内各大戏剧学院、音乐学院也专门设有京胡演奏专业,众多青年京胡演奏家纷纷致力京胡艺术教育事业。如曾任上海京剧院琴师的陈平一,现任上海戏剧学院京胡教师、研究生导师,曾参与央视春晚节目录制的姚利在中国戏曲学院、中央戏剧学院担任客座教授,中国首位京胡硕士研究生王彩云在中国戏曲学院担任教授、研究生导师。这些热爱着京胡的艺术家们为京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力量,也相信在更多京胡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下,京胡这门艺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。
责任编辑:刘静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