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杭州市江干区帮扶三穗县的第7个年头。两地联姻结对帮扶以来,互联网基因逐渐渗透到这个贵州县城,也让蚂蚁金服与之结缘。为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、社会治理、民生服务、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,三穗县与蚂蚁金服集团进行对接,于3月1日举行“普惠金融+智慧县城”的项目签约仪式。
签约仪式上,三穗县委常委、副县长郑国良指出,三穗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的艰难时期,该项目的实施可为三穗县人民提供无担保抵押、纯信用、全天候的信用贷款服务,为生产发展、创业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诚如郑国良所言,长久以来,小农户贷款难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。其主要原因就是信息获取的成本太高,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太大,导致金融资源进入农村的动力不足、农村金融服务一直存在短板。相关数据显示,直到到2017年年末,我国“三农”金融缺口资金仍高达3万亿元以上。
破解农村普惠金融困局的重要抓手是数字化和信息化,而这恰恰也是蚂蚁金服的优势所在。从成立伊始,蚂蚁金服就致力于农村普惠金融,依托技术手段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,更好地服务农户。
蚂蚁金服县域普惠金融业务,就满足了小农户的碎片化信贷需求。该模式由蚂蚁金服自主开发,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风险授信决策,为农户提供无需抵押物担保的“310”信贷服务(农户花3分钟在线申请、1秒钟资金到账、全程0人工干预)。
据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彭博介绍,近年来蚂蚁金服一直深耕县域普惠金融模式,全国不少县城已经与蚂蚁金服达成初步合作,加入共同探索的行列。山东的邹城、五莲,河南的内乡、兰考,陕西的武功、洛川,湖北的巴东、利川以及重庆、广西、江西、安徽等省市的众多县域都已经开始了该模式的探索。
“截至目前,蚂蚁金服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已经落地22个省/市/自治区,覆盖超100个县域,未来还将惠及更多省份的’三农’用户。”彭博说道。
此外,蚂蚁金服运用大数据服务农村金融的实践,还包括“数据化产融模式”。这种模式基于农村地区的特色,打通了农村经济价值链,有效解决规模种养殖户在资金与销售上的后顾之忧。
实践证明,依托大数据技术,蚂蚁金服让普通农户、小微涉农企业等农村用户,得以享受与城市用户无差别、平等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。截止2018年12月,蚂蚁金服涉农贷款累计服务客户数1.94亿户,其中服务了591万家农村小微企业、农村个体工商户、农村种养殖户。